葡萄藤下,张国庆(右)为种植户姜学军指导技术要点。
“每天一睁眼就回答问题。”
“张老师,你看这个叶子上的白点点是咋回事?”“老师,下雨后,药咋打呢?”
自治区林草局林权服务与产业发展中心高级林业工程师、设施果树首席专家张国庆,有30多个微信群,每一则图片视频,都来自全区30多个田间地头的经果林示范基地。
微信群只是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的辅助“教学”平台。他的主场在大地上、在温棚里——感受温湿度,摸到枝叶,面对面分享,才是他的工作常态。
不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、致富带头人还是企业管理者,技术就是光亮。如一盏灯,张国庆一年到头都在“巡查”示范点的路上。
“土味”技术 包教包会
“有时往葡萄架下面一坐,老乡沏上一杯砖茶,那滋味,感觉比龙井都好。”张国庆说。
张国庆自称老张,微信里的1156名好友,大都是在全区各地田埂上、大棚里,种植户环绕着他“扫一扫”而添加的。
周末一早,在平罗县瑞祺高荣合作社,老张一头扎进大棚。在葡萄藤下,边走边点评。合作社理事长姜学军和妻子在旁跟随。
棚内变成了考试场。
“这串葡萄的个头,像爷爷领着孙子,说明啥?”
姜学军忙说:“肥水不均。”
“这条枝子剪不剪?对,它是宝贝,这个生长点可不能丢。”
夫妻俩连连点头。
“这棵枝坠了好几十串果,想累坏它呢?”老张拿着修枝剪“咔嚓”两下。
“整形修剪树冠大,局部控制早开花。”“一剪一丛条,一甩一串花。”这些技术口诀,都是老张总结的,让老乡一听就明白。他实地“授课”,毫无架子。姜学军叹服,张老师技术就是好,效益特别实在。经指导后,合作社的设施冬枣产量多效益好,这几天批发价每斤28元左右,供不应求。
老张说:“来了就要全方位看看,心里老惦记。”打开手机相册,里面全是他惦记的各个示范基地。
临别前,老张回头对姜学军说:“不能光自己干得好,不能人家的叶子掉了,你的叶子绿着呢,得有服务意识。”
土生土长 取舍人生
记者随老张赶到下一个基地——贺兰县金贵牡丹园,接近晌午。
烈日下,他脖子上搭一条毛巾,一把修枝剪不离手。“张老师!”宁夏祁源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欣,恭敬相迎。小伙子赶紧拿出本子,蹲在树坑前,做好笔记。
“趁我现在还有点电,你们可好好好充。”老张见状说。
他始终带着一种分享的“灼热感”。一个示范点,就是一个经果林“样板间”,他的心思,是想带动更多种植户,“群众看到才会更相信”。
老张总说,要懂得取舍,只要认准一棵树、一条藤发展的主脉,其他阻碍生长挂果的枝叶要坚决舍弃。
这是种植心得,也是人生智慧。老张说:“天天喊我专家,坐在办公室没用。没有平台,失去土壤,没有为老百姓服务有啥意义?“他选择将自己的主脉扎根于基层热土,风雨兼程,全年无休,示范带动。
张国庆主持承担了12项国家和自治区林业产业重点科研项目,取得了灵武长枣自由纺锤形优质丰产技术、设施葡萄高干水平棚架立体复合栽培技术等6项科研成果。他的技术成果通俗实用,是果农信赖的“明星”专家。
自治区林草局推进全区经果林高质量发展,苹果、红枣、红梅杏、花卉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,同时在我区生态建设、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记者只跟随了老张一天,但这却是他的每一天。
“张老师,您偶尔不休息一天吗?”“老百姓可赔不起,一趟都不能少去。”(记者 毛雪皎)